Netflix 韩剧《家母螳螂》(韩语:사마귀 : 살인자의 외출/英语:Queen Mantis)于 2025 年 9 月 5 日全球同步上线,全剧共 8 集。该剧翻拍自 2017 年法国 TF1 同名电视剧《La Mante》,由《白雪公主非死不可》的边永姝导演执导,并由百想艺术大赏、青龙奖最佳电影《首尔之春》编剧李泳宗撰写剧本。主演高贤廷与张东润携手呈现一部融合犯罪心理、创伤心理与母子情感的悬疑推理惊悚剧集。
剧情核心围绕郑怡信这个角色展开。她是专门针对对女性与儿童施暴的加害者行兇的连环杀人犯,外号「螳螂」。社会上对她的评价分歧:有人认为她是残忍的杀人魔,也有人视其为私刑正义的象徵。郑怡信为了保护儿子曾隐姓埋名,然而当出现疑似模仿她手法的兇手时,她的儿子车秀烈——一名警察——被迫向她寻求协助。两人在调查过程中展开一场既禁忌又紧张的心理与行动合作,而母子关係与伦理纠葛也随之升温。
剧情看点一:母子关係的心理张力
郑怡信与车秀烈的母子关係是本剧最大的心理衝突。车秀烈自幼背负母亲罪行带来的阴影,他必须在母亲的暴行与自身作为警察的职业使命间挣扎。剧情中,郑怡信在分析兇手心理与作案手法时,也在无形中揭示了车秀烈对母亲「不可接受的真相」的心理层面。这种血缘与伦理的撕裂,使剧集不仅是一部追兇剧,也是一场深刻的心理探索与母子关係的救赎之旅。
在剧中,车秀烈对母亲的情感充满矛盾:他既愤怒又依赖,既想否定与母亲的相似性,又不得不承认她在案件调查中提供的独特洞察力。这种心理张力贯穿整部剧,观众可随着案件发展,逐步理解车秀烈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剧情看点二:道德与正义的模煳界线
「螳螂」象徵郑怡信的犯罪动机。她如雌螳螂般会「雌吃雄」,专门惩罚对女性与儿童施暴的男性施暴者。这种犯罪手法不仅残忍,也充满象徵意义,诱使观众思考法律正义与私刑正义之间的界线。在剧中,郑怡信的行为呈现出一种「女性的支配与社会正义」的隐喻,她以最极端的方式剥夺施暴者的权力与控制力,让观众反思:哪种形式的正义才能真正保护弱势群体?
例如,剧中出现断头、注射、凌虐等手法,均带有象徵意义:断头象徵剥夺施暴者的支配力;将舌头置于死者不显眼处,象徵剥夺其言语权;凌虐与放血场景则唿应螳螂捕食天性,象徵对邪恶施暴者的惩罚与自然法则的回应。这些细节不仅增添悬疑感,也引导观众进行深层心理思辨。
剧情看点叁:案件手法与心理分析
本剧中的案件分为两类:郑怡信的塬始案件与现代模仿犯案件。模仿犯同样如螳螂般擅长伪装与伏击,使追捕过程充满挑战。模仿犯的行为呈现出伏击型掠食者的特性:静止不动,利用环境隐蔽自己,等待目标靠近后迅速捕捉。这使观众在追查兇手时,也仿佛在观察另一隻螳螂猎食,营造紧张的悬疑氛围。
举例来说,剧中第一集的案件,死者舌头被置入身体不显眼的位置——小菊花裡,象徵对施暴者言语权与社会支配力的剥夺。这种处理方式具有高度象徵性:不仅惩罚施暴者,也传达「女性的支配」意涵。观众可以从这些细节看出,每个案件的犯罪手法都是有目的、有象徵意涵的心理仪式,而非单纯的暴力行为。
同时,模仿犯案件也有其独特性。徐九完等角色虽模仿郑怡信,但在细节与动机上有所差异。例如他对斧头案件并无真正了解,而在金泰硕案件中,他更在意破坏家庭幸福而非单纯造成痛苦,这与郑怡信「惩罚罪行」的出发点不同。这种差异为剧情增加悬疑层次,也让观众对真兇身份产生多重猜测。
剧情看点四:警察立场与救赎心理
车秀烈作为警察,他的天性是拯救生命。剧中他在处理家暴事件时,面对发疯的母亲,虽然不得不出手阻止,但他行为背后透露出深层心理:对母亲的愤怒、对儿童的保护本能以及拯救他人的使命感。他内心的伦理抉择和母亲罪行的对比,使得剧情不只是悬疑探案,更是心理与道德的博弈。
导演巧妙地交错呈现「案件调查线」与「母子心理互动线」,让观众在追查真兇的过程中,同时体验人性、道德、情感与心理层面的衝击。车秀烈的角色既理性又感性,他的选择直接影响案件走向,也反映出母子间深层的心理连结与矛盾。
角色介绍与演员阵容
高贤廷 饰 郑怡信:50岁出头,外号「螳螂」,专门惩罚对女性与儿童施暴的加害者。曾隐姓埋名保护儿子,后因模仿案件协助警方调查。
张东润 饰 车秀烈:30岁出头,郑怡信之子,警察。自幼背负母亲罪行阴影,力求拯救与正义,面对模仿母亲作案的事件,与母亲展开心理与行动上的对峙。
赵成夏 饰 崔重浩:50岁出头,警察厅警正,连环模仿犯案件调查组负责人。20年前曾逮捕郑怡信,对秀烈成长影响深远。
李伊 饰 金娜熙:30岁出头,调查组资深成员,车秀烈下属。勤奋敬业,对团队利益维护严格,起初尊重秀烈指挥,但对非团队成员保持警戒。
剧情亮点与象徵意义总结
《家母螳螂》将犯罪、心理、伦理与母子情感完美融合。案件本身缜密而残酷,心理描写深刻,每一帧都充满对人性、伦理与救赎的挖掘。螳螂手法的象徵意义、模仿犯案件的伏击特性,以及车秀烈的伦理与拯救使命,都让剧集不仅是一部悬疑推理作品,更是一场心理、道德与情感的深度探索。
观众可以从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心理互动,看到母子情感的纠结、犯罪心理的深度,以及道德与正义之间的模煳界线。这种结构使《家母螳螂》成为一部值得多次回味、深入讨论的人性与犯罪心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