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波士顿

《1947波士顿》是一部2023上映的韩国体育歷史电影,由姜帝圭执导,演员为河正宇、任时完、裴晟佑、金相浩,剧情讲述1936年,孙基祯在奥运拿下马拉松金牌,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但也因此被日本政府打压而无法继续奔跑。多年后,年轻的徐润福以惊人的实力受到大家瞩目,让他们决定去美国参加世界闻名的「1947波士顿马拉松」,希望能够夺回当年奥运失去的荣耀。

韩国歷史电影推荐

一直以来,韩国电影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们对歷史与政治类型电影的高度掌握,无论是《闇黑对决》这种揭露体制黑暗面的作品、《逃出摩加迪休》和《赎命救援》的真实外交援救,或者是《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等众多民主化电影,都以完整的视角与叙事方式带来绝佳的成果,而这次《1947波士顿》同样也不例外,表面看似是体育运动题材,但其实是关于国家认同的电影。

1947波士顿的日治时期

就跟台湾一样,韩国也有过一段日本统治时期。当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军朝鲜半岛,无力抵抗的大韩帝国在 1910 年正式灭亡,从此开始一段长达 35 年的殖民统治。虽然初期採取强硬手段统治,但后来因为三一运动爆发、民族主义浪潮让日本开始实行「皇民化运动」,学校教授日语、强制朝鲜人改日本名字,希望能够抹去了殖民地的国家文化,而《1947波士顿》故事就是在这背景下展开。

1936 年柏林奥运,《1947波士顿》由河正宇饰演的主角「孙基祯」在比赛中创下世界纪录,成功夺下奥运金牌,但他的胜利并不属于个人,而是国家,而且还不是韩国,是「大日本帝国」。听见颁奖典礼上刺耳的日本国歌,孙基祯以花盆挡住了胸前的日本国旗,或许此举让他成为民族英雄,但也使得他被政府给盯上,不得已签下不得再参加比赛的切结书。

1947波士顿的背景介绍

只不过即使后来二战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煺出朝鲜半岛,但韩国人受到的痛苦和委屈依然没有结束。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别由美苏两国接收,北边为苏联军政府,而南边则是美国成立的美国军政厅。虽然当时美国积极进行基础建设、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的社会体制,但受到日本殖民时期的遗毒影响,南韩也身陷在经济与政治的混乱之中,而这也成为《1947波士顿》电影的主要背景。

儘管《1947波士顿》主角「孙基祯」曾是个民族英雄,但在这个动盪不安的时期,他过得并不顺遂,不只被迫放弃他最擅长的跑步,跟北方女儿分别 3 年,也让他变得意志消沉,成天借酒浇愁。就连庆祝他胜利十周年马拉松,他也完全忘记在餐馆睡觉,别人提醒才浑身酒气第去颁奖。但这天出现了一位能跟当年孙基祯并驾齐驱的少年,被人誉为是「第二个孙基祯」,为韩国的马拉松带来新的希望。

1947波士顿的演员主角

《1947波士顿》由任时完饰演的「徐润福」是一位马拉松少年,从小就将「孙基祯」视为偶像,优异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让他拥有无人能及的非凡实力。这使周围人们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徐润福能够再次闯进奥运会,并为国家拿下奖牌,为当年事情报一箭之仇,并重拾属于韩国的荣耀,但理想很美好,实际情况却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

由于上届奥运获奖的孙基祯是代表日本,韩国并没有官方的马拉松参赛纪录,要直接闯进 1948 年的伦敦奥运有点困难,必须先参加过波士顿等国际赛事才行,因此《1947波士顿》主角孙基祯在裴晟佑饰演作为教练的老友「南昇龙」的拜託下,也决定以总教练的身分重出江湖,想办法训练徐润福这位前途无量的少年,希望能够带着他前往美国,弥补先前的没有实现的遗憾。

1947波士顿的剧情发展

其中从帮忙这位有天份却时常需要而无法接受训练的选手解决家境困顿的问题、拜託曾穿着孙基祯送的鞋子拿下波士顿马拉松冠军的美国马拉松名将「约翰尼凯利」写推荐函,让韩国有参赛的资格,到想办法筹备出国比赛所需要的大笔经费,虽然《1947波士顿》已经有需要达成的明确目标,以及能够努力的方法和管道,但即便这样,这条道路也是困难重重。

儘管当时国内民族主义的声浪高涨,但 1947 年的韩国还是只是个被美军政厅治理的「难民国」,不是个被国际承认且主权独立的国家,所以《1947波士顿》主角入境美国参加波士顿马拉松,除了要经过多次转机、缴交近乎天文数字的大笔保证金之外,甚至是直到抵达会场,他们才知道自己必须用「美国军政」的名义参赛,这一连串现在看起来十分不合理的艰辛阻碍,都带出整部电影讲述的主题。

1947波士顿的波斯顿马拉松

或许表面上《1947波士顿》以马拉松作为题材,许多人会认为这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热血体育电影,但在当时韩国刚结束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内部依然十分动盪混乱的背景之下,整部电影实际上讲的却是相当严肃的国族认同问题。不管是报到会场的傻眼荒唐、记者会上的激动愤慨,或者是比赛当天的全力以赴,都完全展现出他们的爱国心,还有希望能独立建国的坚强意志。

《1947波士顿》片中 1947 年的这场比赛,不仅是二战后首场举办的马拉松大赛,波士顿是美国第一个宣佈独立的城市,马拉松为了纪念选在每年4月的「爱国日」举办,也让这个赛事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精神。因此片中主角努力争取、坚持要披着太极旗参赛的决心,最终也跟马拉松不放弃的挑战精神互相呼应,让整部电影有着一个完整明确的核心。

1947波士顿结局的意涵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喜欢《1947波士顿》这部电影的结局既有着强烈的戏剧张力,又带着我们了解一段实际发生过的重要歷史,原本韩国是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结果却因为河正宇开的那一场记者会,还有任时完在比赛中惊人的表现而被世界给看见,不光是提升国格、找回失去的民族荣耀,并因为这次的胜利成功成为奥运会员国,还有什么能比这开心的事?

正是如此,最近适逢亚运比赛期间,虽然选手在赛场上驰骋奋斗,为自己和国家争取奖牌荣耀,确实真心为他们感到光荣,但不可否认的是,看着《1947波士顿》片中南韩选手在 1947 年波士顿马拉松所争取到的成果,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摆脱中华台北和那面会旗?人家是如果不能用「韩国」名义参加宁愿煺赛回家,而我们是想正名却被国民党、中华奥会,还有他们控制的运动员给威胁情勒,确实相当悲哀。

1947波士顿 影评结论

整体而言,《1947波士顿》无疑是一部精彩的歷史运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让原本连运动鞋都买不起的韩国马拉松选手,前往美国波士顿展开一段激励人心的马拉松之旅,其中不只包含前阵子 Netflix《盗贼之歌》的日治时代,也透过战后朝鲜半岛动盪混乱的背景,赋予主角做出这些行动的深刻意义,为了自己与国家的荣誉付出一切,让人联想到台湾当前的处境,相信只要是关心这片土地的台湾人,看完一定都有满满的共鸣。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