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狂热

剧情简介:

一名金髮男子倒卧在血泊裡,黑暗中,身上沾满血渍的早苗悠悠走来,伫足在旁不动声色地抽着菸;六年后,杀人未遂的早苗服满刑期出狱,却经常失神解离,无法忘怀失去的爱情。

某日,在母亲安排的一场相亲,早苗结识了林业工人健太,健太随和开朗,不介意她的过去。

当两人携手走入婚姻,以为从此就能安稳度日,直到一位神祕女子的出现,让早苗压抑许久的内心再度产生涟漪⋯⋯。

如同导演今泉力哉将自己对于「爱是什么」的疑问放进了电影《爱情是什么》裡,在角色之间的关系裡试着靠近然后理解爱情,导演山本英同样的在作品《爱的狂热》中探讨着爱的本质、思索着爱的定义。不过比起《爱情是什么》以日常口吻在与观众轻鬆聊着如此哲学的主题,《爱的狂热》显然沈重许多,且更为浓烈、炙热甚至是暴力的谈论着爱情,几个角色相互激辩关于爱情,导演山本英不走寻常爱情电影老路,而是撬开人们心底深处的暗门,直视着甜蜜糖衣裡头的抑郁与腐朽,让爱情变质后的血味飘散于空气中。把真实新闻事件化为灵感,想去知道那些不求同生、只求能与对方共死的人们所着迷着的,是否可以算是「爱情」?倘若是,又与一般爱情有何不同?

「比起同生,共死才能留下爱的形体。」

本来认为早苗意图砍杀牛郎情人,是出于例如嫉妒或是想要佔有的几种原因所造成的一时失控,然而随着剧情发展才意识到,与其和一个人长相厮守到老,最后看是谁先送谁离开,不如在最美好的时候能够两个人一起死去,我为了你去死、你为了我而死,也许根本才是早苗所追求、所嚮往的最为极致的爱的表现。SOS有首歌《爱你爱到死》裡头唱到,「我们的爱互相啃食对方邪恶的心灵,最后只会留下纯洁的爱情。」然后「爱你爱到死,要死一起死,爱你爱到死,先死没意思。」,如果要替《爱的狂热》选首主题曲,我想这首20年前的前卫歌曲,大概是最能体现早苗想法的吧。

「单恋和爱究竟要混淆到什么时候?」

《爱的狂热》虽然看似在说着极端且病态的爱情,不过却也像《爱情是什么》一样,藉着几位角色各自的爱情观,对爱情在自己眼中该是什么样子的来进行主题论述,然后看看有谁能被自己的论点说服。早苗和健太在刚开始,在早苗获释后半年,因为相亲而成为夫妻,健太接纳着早苗的过去,以爲早苗终于如母亲所愿走入正常人的生活,而看起来她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正常,只是当有天牛郎情人的妻子足立佳苗出现在她和健太面前,好不容易平静的心又开始翻涌起来,原来她从来都没忘记过那天、没忘记她在情人身上感受到的爱。早苗依然对于能共死的爱情痴迷着,只是那个对象不是健太而是情人,她不曾想过要与健太一起死。情人是她的精神指引,失去他彷彿失去灵魂,他的离开好似抽乾她身体裡的血液,只剩乾瘪的躯壳在这世上,「好希望你和我能溶成一体,分不清谁是谁的眼睛。」

「爱就是爱,没有更多或更少,每种爱都是一样的。」

《爱的狂热》有着许多乍看像诡辩但仔细看却很有意思的对话,不论是早苗、健太或者是佳子,甚至是喜欢健太的女同事,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于爱情的理想型态,而他们也都在和彼此生活、见面、相处时捍卫自己的观点。时而冷静的时而激动的,让这些观点相互碰撞着,争论着爱情的正常与不正常,他们都认为自己所坚信的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只是到后来观众才明白,无论剧情有多少曲折离奇,不论谁最后又和谁走到了一起,《爱的狂热》绕了一大圈,导演山本英还是以「爱是需要被理解」来当作结论。只有理解,才有可能去接受;也只有理解,才有可能去认同,跌跌撞撞好多回,即使满身伤也幸好自己有了理解对方的机会,然后在理解了之后看是选择放手,还是选择再走回一起。

「总算愿意一起死了吗?」

其实我觉得我有点可惜《爱的狂热》最终是重重提起、轻轻放下,本想说导演山本英能否就爱情给出更不同的结论,但最后还是在非一般爱情裡寻找一般解答,一个普遍都能够被接受的答案,兜兜转转,还是绕回了日系纯爱路线。儘管感到有些可惜,不过我个人很喜欢整部电影的结尾,早苗和健太在车上、在车来车往的车阵裡,拉着煞车停在中央,两个人相视着然后倒数六十秒,小小的空间裡没有任何声音,仅有呼吸声伴着车外阵阵的喇叭声,然后六十秒一到、拉起煞车,车子发动、电影结束,这短短的一分鐘,是我觉得《爱的狂热》最美的一分鐘。

《爱的狂热》是部很有意思可执行起来却不够有劲的电影,除了上面提到的结论偏弱之外,叙事上亦不够顺畅,每条支线到后来难与主线合在一起,加上早苗这个角色设定本来就不容易被理解,这确实增加观众在剧情上的解读难度,容易对角色所说的话、后续行动与动机、情节发展感到困惑,虽然认为这似乎难以避免,但还是替导演山本英大胆的尝试却小心的处理感到可惜。不过少见桥本爱与仲野太贺诠释这类型角色,两人组合也相当新鲜,算是《爱的狂热》另一收穫。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