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评价《贝尔法斯特》(Belfast) 是一部2022上映的黑白剧情电影,由肯尼斯布莱纳执导,裘德希尔、路易斯麦卡斯基、凯特瑞纳巴尔夫主演,剧情讲述1960年代,居住在贝尔法斯特的9 岁小男孩巴迪住在安稳平静的街区,邻居也都互助互爱,然而一夕之间,他原本熟悉的生活却发生改变,他必须跟着家人在突然变调的世界中,勇敢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长大成人的道路。
贝尔法斯特的历史
「贝尔法斯特」(Belfast) 位于爱尔兰的东北部,不仅是整个北爱尔兰的交通枢纽,也是爱尔兰最大的海港城市。造船产业发达,夏天阳光明媚,有着美丽的港湾,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街景,整座城市弥漫着让人放松的悠闲氛围。然而在发展成现今人们所见的宜居景象之前,贝尔法斯特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故事?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由于17 世纪以来「联合王国」(UK) 内部的族群纷争,1968 年至1998 年间,《贝尔法斯特》所在的「北爱尔兰」持续发生被世人称为「北爱尔兰问题」的一系列暴动冲突。其源自一场当地天主教徒表示自己遭到新教政府歧视的社会运动,尽管政府试图压下这次抗议,但由于抗争者的诉求并未被满足,导致社会部同族群逐渐产生对立,两方的冲突暴力也不断升级,30 年来造成数千人死亡,人民生活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贝尔法斯特的故事背景
电影《贝尔法斯特》带着观众回到1969 年8 月的贝尔法斯特。一个跟往常一样的下午,当时就读小学的9 岁男主角巴迪在家附近的大街上游玩,一旁邻居友善热情地向巴迪打招呼、提醒他回家吃点心,而他也面带笑容地给予回应。只不过原先温馨欢乐的氛围,马上就因为街角一群手持武器的武装抗争者而瞬间产生改变。
他们是激进的新教徒,目标是这条街上信奉着天主教人们的住家,虽然作为新教徒,《贝尔法斯特》主角巴迪的家并未受到抗争者攻击,但在当时北爱尔兰这个新教与天主教两派族群,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激烈的冲突对立之下,也给《贝尔法斯特》片中巴迪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和影响。
贝尔法斯特的主角男孩
《贝尔法斯特》主角巴迪有一个大他几岁的哥哥威尔,父亲常年在英格兰工作时常不在家,只有连续假期和偶尔周末才会回到爱尔兰,平时兄弟俩由母亲照顾,但巴迪一家四口过得还算幸福,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也非常爱他。因此在周遭人们的努力之下,即便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年仅9 岁的巴迪仍在备受呵护的环境中成长,度过了一段还算快乐的童年时光。
其中无论是跟同班女孩的暧昧情愫、在表姊带领下展开的大冒险,和爸爸到附近公园运动打球,或者是平时在家看电视、假日进戏院的「彩色画面」,让巴迪对电影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了他未来生涯的启蒙,导演肯尼斯布莱纳都在《贝尔法斯特》整部电影里加入许多他现在想起来依然印象深刻的破碎记忆片段,对他的家庭与成长历程作出清楚的呈现。
贝尔法斯特的两难抉择
然而就像是《贝尔法斯特》电影片头的情景,在北爱尔兰的混乱时局之下,主角一家人的安稳生活是否能够维持得长久?过去几年来,父亲极力寻找赚钱养家的机会,而母亲则希望正直且脚踏实地过日子,这样的意见差异,让他们家因为做生意的税务问题而积欠了不少债务,因此在外地打拼好不容易把欠税还清之后,也使得爸爸产生了向外头谋生的想法。
当时爱尔兰的经济衰退,《贝尔法斯特》由杰米道南饰演的父亲想带着一家大小离开贝尔法斯特,到工商业更为发达的英国伦敦去寻找出路,然而凯特瑞纳巴尔夫饰演的母亲则希望留在这条她们从小就熟悉、有着许多好邻居的街道上,担心到别的地方生活会无法适应。面临许多未知的考验,毕竟离开了就没有回头路,如此两难又该如何决定?
贝尔法斯特的现实残酷
虽然《贝尔法斯特》以孩童天真无邪的视角出发,但配上背景里1969 年「贝尔法斯特」的社会样貌,片中也充满着许多成人世界的现实残酷,就如同即便表面上主角巴迪需要担心烦恼的只有跟邻座女孩的恋爱关系,还有家人会不会待自己去看期待已久的电影,但巴迪在外会遇到希望父亲助他们一臂之力的激进教徒,回到家也会听见父母正在为家庭经济负担伤脑筋。
因此面对外部环境的动荡,《贝尔法斯特》原本应该父母才需要担心的问题,也随着时间入侵了巴迪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变得跟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只不过作为一位9 岁的男孩,拥有一切的他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冲击和转变?《贝尔法斯特》不禁让我想到去年上映的德国传记历史电影《被偷走的童年》,到头来,这其实也是一段孩子被迫长大的故事。
贝尔法斯特的故事转折
在《贝尔法斯特》电影后段的一场复活节暴乱中,由于巴迪跟着表姊闯进被洗劫的商店,拿走了一盒家里需要的酵素洗衣粉,被认为即使身处乱世,但依然要保持诚实良善的母亲抓回商店,生气地逼着他把偷来物品放回原位,也导致母子俩被卷入新教所领导的动乱之中,遭到领头人的狭持。
虽然在千钧一发之际,爸爸发挥他的投球天赋,用一颗砖头击倒歹徒、拯救了身陷危机的母子俩,但这场危险的意外插曲,也让《贝尔法斯特》一家人在「去留」这个两难抉择中找到了答案。最终在巴迪跟初恋女孩一同获得学校月球竞赛的冠军,并跟身患肺病离世的爷爷道别后,一家人决定也离开他们成长的故乡贝尔法斯特,度过那片海洋,前往对面他们未知的领域发展。
贝尔法斯特剧情的主题
我特别喜欢《贝尔法斯特》片中主角巴迪跟希朗汉德饰演的爷爷的对话。或许在人生这一条单向、笔直且狭隘的分岔路,应该选择走向哪一边会让人感到迷惘,不过就像在数学考试中,尽管看似只有一个正确解答,但如果把7 写得像是有着花俏尾巴的1,或者把2 写得像6,我们就有更高的机会答对一样,重点在于我们能否从中寻找更多的可能。
爷爷说尽管自己有爱尔兰口音,但如果别人听不懂自己说的话,那是他没有在听,是他们的问题。而就算离开了故乡,口音随着时间逐渐消失,但无论我们去了哪,变成什么样子, 最重要的还是要清楚自己是谁,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够找回自己的身分。而到头来,即使离开故乡、跟珍爱之人分隔两地,但只要有爱,心就是在一起的,哪里都是家,也都能找到通往香格里拉的道路。
贝尔法斯特结局的意涵
《贝尔法斯特》故事看似平凡却能够深入人心。虽然电影结局茱莉丹契饰演的奶奶望着巴士上即将离开的一家人,暗自以:「去吧,不要回头,我爱你孩子。」向他们道别,但就像是肯尼斯布莱纳选择拍了这部电影《贝尔法斯特》一样,主角巴迪在巴士即将转过街角之前,仍然转过头来,看了独自留在贝尔法斯特的奶奶一眼,我想这个画面就是整部电影希望传达的主题。
如同导演肯尼斯布莱纳在《贝尔法斯特》最后,将这部电影送给那些选择留下的故人、离乡的游子,还有所有迷失的人们,全片以他还是个孩童,也是英国和爱尔兰之间冲突逐渐升温的时期作为故事背景,相信也是希望能透过他当时对未来感到不安,但最终也因为家人的爱而获得勇气的故事,给予观众一个真挚温暖的安慰和鼓励,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动?
导演献给故乡的情书
整体而言,导演肯尼斯布莱纳找来杰米道南、希朗汉德等许多爱尔兰出生的演员,《贝尔法斯特》无疑是他献给故乡和自己家人的一封情书。尽管外部环境的动荡让人难以抵挡,但其中浓厚的爱尔兰口音、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许多乡村民谣的配乐歌曲,搭配上《雷神索尔》漫画、阿加莎克里斯蒂《万圣派对谋杀案》小说等肯尼斯布莱纳的彩蛋,都以他看似充满波折,但其实也相当精采,并成就了他现在样貌的童年生活,清楚展现出那个既糟糕又美好的时代样貌。
因此在如今这个日渐混乱的社会之下,导演最终也藉由《贝尔法斯特》片中一家人临走之际,父亲带着主角巴迪去向他的初恋情人道别,提醒观众跟他人相处的正确方式。虽然两边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在当时互相对立,但两人依然相约未来会再次见面,这个打破一切隔阂的纯纯爱恋就足以证明,只要善良正直、彼此互相尊重,不同的族群之间就没有什么差异。
贝尔法斯特影评结论
《贝尔法斯特》围绕在主角一家在这个大时代中载浮载沉的过程,整体格局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观众既能在片中看见1970 年代北爱尔兰的社会氛围,也能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情、亲情,以及彼此互相支撑扶持的深厚情感。《贝尔法斯特》能够入围了7 项奥斯卡不是没有原因,这是今年最温暖动人的电影,也是本届唯一能在颁奖典礼上跟《犬山记》与《在车上》一战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