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王与我》原片名为「普莉西拉」(Priscilla),即猫王之妻普莉西拉·普里斯莱的名字,电影以普莉西拉为主角。从这角度看,中译片名似乎不够准确,多出了一个猫王,并置于「我」(普莉西拉)之前。然而,这个译名实际上更接近电影本意:猫王在影片中无处不在,永远存在于普莉西拉之前,而普莉西拉只是「国王的妻子」而已。
女导演苏菲亚·柯波拉执导的《猫王与我》改编自女性编剧珊卓·哈蒙在1988年改编的电视电影《猫王与我》,讲述了猫王妻子的生平故事。苏菲亚自编自导,展现了她在创作上的完整空间。然而,尽管故事源于猫王妻子的自传,观众可能会对电影的女性元素和普莉西拉在猫王阴影下的自主尝试感到失望,而她只是「国王的妻子」而已。
苏菲亚的处理方式让人大胆,她没有试图颠覆历史,也没有将猫王丑化成观众无法忍受的反派。相反,她平实地呈现事实,让观众自己做出批判。观众看到猫王持续不断的控制和情绪勒索,使得在没有猫王的画面中,他似乎仍然无处不在。然而,我们无法看到普莉西拉的内心,对这种有毒关系的反抗或愤怒也看不到。
与期望中的女性自强电影不同,《猫王与我》并没有呈现弱女子在外表柔顺下争取权利的故事。实际上,整部电影中普莉西拉的存在相对「薄弱」,她是猫王的小情人,无怨无悔地跟随着他,满足他的欲望,听从他的支配。观众看到的是猫王不断掌控和情绪勒索,使得即使在没有猫王的场景中,他似乎仍然无处不在,而普莉西拉的内心思想甚至对这种全面控制的有毒关系没有愤怒反抗。
电影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导演的成名之作《爱情不用翻译》,这引起了观众对导演对于老男幼女恋的看法的疑虑。然而,苏菲亚对《猫王与我》的处理相对隐晦,没有将猫王丑化,而是呈现了这段有毒夫妻关系的真实和绝望。电影并没有让观众站在普莉西拉或猫王一方,而是以相对客观的角度展现这段夫妻关系的恐怖与绝望。观众既不需要同情普莉西拉,也不需要愤怒于猫王,而是见证两人之间的真实痛苦,这或许正是导演苏菲亚·柯波拉所期望的。
总体而言,《猫王与我》以其美丽的场景、梳化和服装脱颖而出,但它并非一部旨在引发观众同情或愤怒的电影。电影没有让猫王死得悽惨,也没有让普莉西拉获得救赎,而是以一种嘲讽的方式呈现了猫王对普莉西拉的控制和剥削。观众或许会感到有些背叛,但导演苏菲亚·柯波拉似乎更关心让观众冷眼旁观这段真实而恐怖的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