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级英雄电影导演遭遇网络暴力,会发生什么?大卫·F·桑德柏格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这位曾执导《沙赞》系列的导演近日坦言,粉丝的极端行为曾让他决心永远离开IP电影领域,甚至收到过死亡威胁。
在最新采访中,桑德柏格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业真相: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往往伴随着难以承受的舆论压力。"拍摄《沙赞2》后,我真的受够了。粉丝们有时会变得非常疯狂,甚至发出死亡威胁。那一刻我决定,再也不碰IP改编电影了。"这位导演的坦白揭开了超级英雄电影光鲜背后的阴影。
转折出现在恐怖游戏改编电影《直到黎明》的邀约。桑德柏格被剧本中巧妙的"时间循环"设定所吸引,这个设计完美还原了游戏中多重结局的特色。"看到剧本时我就知道,这才是我想讲的故事。恐怖题材总能带来新鲜感,观众也能更纯粹地享受电影本身。"
回顾《沙赞!众神之怒》的失利,桑德柏格曾公开表示困惑。这部作品获得了他的职业生涯最低专业评分,却同时收获了最高观众评分。这种割裂的评价标准,正是超级英雄电影面临的特殊困境。在商业与艺术的夹缝中,导演的创作空间被不断挤压。
从《鬼关灯》到《安娜贝尔:造孽》,桑德柏格在恐怖片领域屡创佳绩。如今重返熟悉领域,他显得如释重负:"终于可以远离超级英雄话题的喧嚣了。六年的《沙赞》之旅教会我很多,但创作自由才是电影人最珍贵的财富。"
这个案例折射出当代电影产业的深层矛盾。当IP价值成为制片方的首要考量,导演的创作初衷往往被迫让步。桑德柏格的经历或许能给行业带来启示:在商业巨制和作者表达之间,需要找到更健康的平衡点。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桑德柏格宣布暂别超级英雄题材后不久,华纳兄弟宣布重启DC电影宇宙。这个巧合的时间点,让人不禁思考:当电影沦为粉丝经济的附庸,真正的电影艺术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