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逆袭还是好莱坞幻象?《崩裂进行式》撕开种族天花板

2025-07-02 14:22:01

2023年电影颁奖季注定载入亚裔影史。当杨紫琼与关继威凭借《瞬息全宇宙》站上美国演员工会奖领奖台时,94岁的吴汉章那段掷地有声的获奖感言,道出了几代亚裔演员的心声——曾经的好莱坞认为"亚裔面孔撑不起票房",而今天,这个偏见正在被彻底粉碎。

回溯好莱坞百年历程,亚裔演员的突围之路布满荆棘。上世纪20年代的黄柳霜虽在《唐人街繁华梦》等片中崭露头角,却不得不扮演被西方凝视的东方符号。银幕上的亚裔女性非"温顺莲花"即"妖艳毒妇",男性则被简化为邪恶的傅满洲或懦弱的陈查理。这种扭曲的叙事直到李小龙横空出世才被打破,却又陷入"亚裔必会功夫"的新窠臼。

1993年《喜福会》的全亚裔阵容曾带来曙光,但转瞬即逝。此后二十年间,亚裔演员始终在主流与边缘间徘徊。转折发生在2015年,当奥斯卡因全白人提名引发#OscarsSoWhite风波时,一场关于银幕多元化的革命悄然酝酿。韩裔艺术家William Yu发起的#StarringJohnCho运动,用PS海报证明:亚裔演员本就可以胜任任何角色。

2018年成为关键节点。周约翰主演的《网络谜踪》以百万成本狂揽7500万票房,证明亚裔家庭故事具有普世价值;《摘金奇缘》更以3000万投资斩获2.39亿,打破"亚裔电影不卖座"的魔咒。这些成功案例揭示了一个简单真理:当银幕真正反映现实社会的多元面貌时,观众自会用票房投票

流媒体平台加速了这场变革。从《杀死伊芙》中吴珊卓饰演的冷面特工,到《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里拉娜·康多的校园恋爱,亚裔面孔开始自然融入各类题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角色不再需要为"亚裔身份"做出额外解释——正如现实中的美国社会,多元本就是常态。

近年来亚裔影人的突破令人目不暇接:《寄生虫》问鼎奥斯卡、《瞬息全宇宙》横扫颁奖季、《怒呛人生》引爆话题......更值得玩味的是,连Hallmark频道这样的"美国文化堡垒"都开始推出《金色龙餐厅的圣诞节》等亚裔主题圣诞电影,在传统红绿配色中融入东方元素。

如今的新生代亚裔演员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史蒂芬·元既能演绎《梦想之地》的移民父亲,也能在《怒呛人生》中爆发黑色幽默;奥卡菲娜从《别告诉她》的温情叙事跳转到《尚气》的漫威宇宙;朴蓝道更是在演员与导演身份间自如切换。他们不再被单一标签定义,正如亚裔群体本身不应被简单归类。

这场仍在进行中的银幕革命告诉我们:真正的多元不是配额游戏,而是让每个故事都能找到它的讲述者与倾听者。当94岁的吴汉章在领奖台上热泪盈眶时,他见证的不仅是个体荣誉,更是一个族群终于获得完整叙事权的历史时刻。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