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金马奖的舞台上,总有一些作品像细密的针脚,悄然刺入观众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这些电影或许没有震撼的爆破场面,没有炫目的特效奇观,却能用最质朴的镜头语言,勾勒出人与人之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羁绊。爱情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命题,那些藏在温柔背后的锋利,那些夹杂在甜蜜中的苦涩,往往才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去年金马奖创造历史的一幕仍历历在目——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双双摘得最佳女主角桂冠。周冬雨诠释的安生像一团跳动的火焰,马思纯塑造的七月则似静水深流。今年,张艾嘉自编自导的《相爱相亲》同样以女性视角切入,入围七项大奖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情感纠葛。影片开场不到一分钟,外婆的离世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三代人关于爱情、婚姻与承诺的层层涟漪。
女性之间的情感角力似乎永远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从《七月与安生》到《相爱相亲》,银幕上的女性形象越来越丰富立体。但若细究这些情感漩涡的源头,总会发现男性角色的影子——苏家明与岳子福,这两个看似处于故事边缘的男人,实则牵动着所有情感线索的走向。他们像隐形的操盘手,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女主人公们的人生轨迹。
《七月与安生》中的苏家明,是典型的"别人家的男朋友"。校园风云人物的光环让他自带吸引力,图书馆里递参考书的温柔举动更符合所有少女对初恋的想象。但正是这种近乎完美的表象下,藏着致命的优柔寡断。他像站在十字路口迟迟不肯迈步的旅人,既贪恋七月给予的安稳,又向往安生带来的刺激。当他把贴身玉佩交给安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三个人的关系将走向崩解。
影片中那个令人心碎的浴室场景,七月质问安生:"你以为家明喜欢你是因为你比我有趣吗?"安生湿漉漉的眼睛里映着破碎的友情。而更残忍的是苏家明那句"七月的一切我都喜欢",言外之意连七月的痛苦都成了他优柔寡断的陪衬。这种温柔式的残忍往往最伤人,就像裹着糖衣的毒药,让人在甜蜜中慢慢窒息。
相比之下,《相爱相亲》里的岳子福更像一个时代的幽灵。他活在泛黄的照片里,活在姥姥珍藏的家书中,活在慧英母亲的记忆里。这个从未正面出现的男人,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爱着两个女人:给原配姥姥寄生活费做棉袄是责任,与慧英母亲生儿育女是爱情。在那个婚姻尚不能自主的年代,他的选择看似情有可原,却让两个女人用一生来承受后果。
姥姥守着那幅用女书绣成的岳子福名字,就像守着一个永远不会兑现的承诺。当她在民政局翻出泛黄的婚书,工作人员那句"你们这不算结婚证"的判定,彻底击碎了她坚守一生的信念。最痛心的莫过于发现自己用一生等待的,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笑话。而慧英母亲那些被仔细收藏的情书,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孤独?她得到了岳子福的人,却永远无法完全拥有他的心。
这两部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有个惊人相似点——他们都试图用不选择来逃避选择带来的责任。苏家明既不愿放弃七月的安稳,又难以割舍安生的不羁;岳子福既履行着对原配的经济责任,又享受着与真爱的生活。这种暧昧不清的态度,最终将选择的痛苦转嫁给了女性。
《七月与安生》的结尾,安生替七月活出了浪迹天涯的梦想,而七月在安生的文字里获得了永恒的自由。女性之间的理解与救赎,往往发生在男性缺席的时刻。同样,《相爱相亲》的高潮是姥姥抚摸着丈夫的遗骨说"我不要你了",这个迟来几十年的放手,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量。
值得玩味的是,这两部电影都出现了"迁坟"的意象。《七月与安生》里安生带着七月的骨灰远行,《相爱相亲》中慧英坚持要将父母合葬。死亡在这里不是终点,而是对生者情感关系的终极考验。当所有伪装都被时间剥落,留下的才是爱情最本真的模样。
当代情感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七月与安生》对传统闺蜜情的颠覆,到《相爱相亲》对婚姻制度的反思,女性不再是被动等待救赎的公主。她们开始掌握叙事主动权,即使伤痕累累也要活出自己的模样。这种转变在近年华语电影中愈发明显,从《我的姐姐》到《你好,李焕英》,女性视角的叙事正在打破银幕上的性别刻板印象。
回望这两部作品,会发现它们不约而同地探讨了一个命题:爱情里的伤害往往来自逃避而非决断。苏家明和岳子福都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人",但正是这种不愿伤害任何人的温柔,造成了更深的伤害。或许在感情的世界里,明确的拒绝比暧昧的拖延更显尊重。
当七月的婚纱染上红酒,当姥姥的贞节牌坊在雨中倒塌,这些极具仪式感的场景暗示着旧有情感模式的终结。新一代女性正在学习与伤痛和解,在破碎后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成长不仅存在于银幕上,也映照着现实中每个在爱里跌撞前行的灵魂。
两部电影相隔一年,却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七月与安生》用青春的外壳包裹成长的阵痛,《相爱相亲》则以暮年的视角回望一生的执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女性情感的全景图,从少女到老妪,爱情始终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在这个强调"速食爱情"的时代,这两部电影提醒我们:情感的重量需要时间来沉淀,而所有逃避的选择最终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来讨债。或许真正的成熟,就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既勇敢地争取,也体面地放手。
当金马奖的聚光灯熄灭,这些关于爱与成长的思考仍会在观众心中延续。从七月与安生的青春纠葛,到姥姥与慧英的代际冲突,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正在打破单一维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与真实。这不仅是华语电影的进步,更折射出整个社会对情感认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