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亭谈父亲失智前兆:遗忘许多事却始终记得家人,半年后仍难释怀"

2025-07-21 07:42:01

深夜的台北街头,一场全台瞩目的寻人行动正在展开。知名艺人林叶亭的父亲,一位曾经叱咤学术界的麻省理工高材生,此刻却因为失智症而迷失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这个画面,成为了林叶亭生命中最揪心的记忆之一。

「那段时间,整个台湾都在帮我找爸爸。」回忆起三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林叶亭的声音依然微微颤抖。在《Yahoo健世代》节目的独家专访中,这位向来以优雅形象示人的艺人首次敞开心扉,分享那段与失智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父亲最终走失又寻获的惊心动魄经历。

镜头前的林叶亭眼眶泛红,却始终保持着温暖的微笑。「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故事,唤起大家对失智症的关注。」她轻轻擦拭眼角,继续说道:「这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包容,以及更多的爱。」

失智症就像一场缓慢的告别。林叶亭描述父亲病情发展的过程,令人想起热播剧《忘了我记得》中那些令人心碎的片段。但现实往往比戏剧更加残酷——父亲开始忘记回家的路,忘记刚吃过饭,甚至忘记朝夕相处的家人的名字。

「但神奇的是,爸爸从未忘记我们是他的孩子。」林叶亭分享了一个感人的细节:「有时候电视上出现我的画面,他会突然指着屏幕说:『那是我们家的人。』虽然他已经叫不出我的名字,但那份血脉相连的亲情,似乎永远刻在他的记忆深处。」

照顾失智患者是一场考验耐心与智慧的持久战。林叶亭坦言,传统说教式的管理方式完全行不通。「我们后来发现,用游戏的方式互动最有效。」她会把日常护理变成趣味活动,比如把吃药说成是「补充能量」,把散步包装成「探险任务」。这种充满创意的照护方式,不仅减轻了父亲的抗拒心理,也让整个家庭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失智症最令人心碎的地方在于,它不分对象、不论成就。林叶亭的父亲曾经是众人眼中的天才,在麻省理工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晚年却要面对记忆一点点流失的残酷现实。「有一次我走进他房间,发现他在黑暗中『看书』——那本书其实是拿反的。」这个细节让林叶亭瞬间泪崩,「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爸爸正在经历怎样的挣扎。」

专家指出,失智症患者往往会本能地掩饰自己的症状。林叶亭父亲的案例就非常典型——这位昔日的学霸会用各种方式维持「一切正常」的假象,直到某天这个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医学研究显示,早期发现和干预对延缓病情发展至关重要,但大多数家庭都像林叶亭家一样,错过了最初的黄金治疗期。

在台湾,像林叶亭父亲这样的失智症患者超过30万人,且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增加。这个数字背后,是数十万个家庭正在经历的照护挑战。林叶亭特别强调照护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照顾失智家人就像跑马拉松,照顾者也需要喘息的空间和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台湾社会对失智症的认知正在提升。林叶亭回忆父亲走失的那段日子,「从便利店店员到出租车司机,无数陌生人自发加入寻找行列。」这份温暖成为支撑她度过难关的重要力量。现在,她积极投身失智症倡导工作,希望将这份关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

预防胜于治疗。神经科医生建议,保持社交活跃、培养兴趣爱好、规律运动以及地中海饮食,都能有效降低失智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专业的日间照护中心和社区支持系统可以大大减轻家庭负担。

林叶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记忆逐渐褪色的过程中,爱是最后的坚守。「爸爸现在住在专业的照护机构,我们会定期带他回家小住。」她分享最近一次家庭聚会的场景:「虽然他可能不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但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时,他脸上的笑容告诉我,此刻的幸福是真实的。」

这个关于记忆、失去与爱的故事,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每一刻的相处。失智症或许会带走一个人的记忆,但永远无法抹去那份植根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联结。正如林叶亭所说:「当我们学会用患者的方式看世界,就能在记忆的迷雾中找到通往彼此内心的路。」

在这个快速老龄化的时代,失智症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课题。林叶亭的分享不仅是个人的生命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与成长。唯有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让每一个记忆逐渐褪色的长者,都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