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执导《女孩》威尼斯影展首映感动落泪,全场起立鼓掌15分钟|导演心声

2025-09-06 08:53:24

当灯光暗下,银幕亮起,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观众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波澜的世界。舒淇首次以导演身份带来的作品《女孩》,在这个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王”的舞台上完成了它的世界首映。影片落幕那一刻,全场观众自发起身,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喝彩声在古老的放映厅内回荡不息。站在台前的舒淇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拥抱身旁的主演白小樱、9m88和邱泽,整个主创团队相拥而泣,场面令人动容。

这部由舒淇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88年的台湾故事。影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年轻女孩小丽在复杂家庭环境中的成长历程,透过她的眼睛观察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与家庭关系。故事情节围绕着小丽与父亲、母亲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展现了在传统观念束缚下,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影片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还原,更是对人性深处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威尼斯电影节国际记者会上,舒淇与监制叶如芬、摄影师余静萍以及主演邱泽、9m88、白小樱一同亮相,成为本届影展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舒淇以往曾多次以演员和评审身份踏上威尼斯的红毯,但这次以导演身份携作品入围主竞赛单元,角逐最高荣誉“金狮奖”,对她而言意义非凡。她坦言:“作为演员时,只需专注于角色塑造,甚至还有余裕关注自己的造型与仪态;而作为导演,从清晨醒来就开始牵挂观众的反应和评价,这种压力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舒淇分享了从演员转型为导演的心路历程。她表示,在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常常会回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经历,那些与侯孝贤、王家卫等导演合作的宝贵经验,如今都成为了她执导影片的养分。她特别提到,在拍摄期间常常失眠,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美呈现剧本中的情感世界。这种对作品的全身心投入,让整个拍摄过程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成就感。

邱泽在片中饰演小丽的父亲,这个角色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与已逝父亲的关系。他分享道:“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不断回想自己的父亲。他也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我对他有很多不理解。通过这个角色,我试图揣摩他当年的想法和行为动机。虽然父亲已经去了天堂,但这次表演让我与他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获得了某种释怀。”邱泽的表演细腻而克制,将那个时代父亲特有的沉默与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手转型演员的9m88在片中饰演小丽的母亲,她认为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1988年,但影片探讨的主题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即便到了2025年,女性仍然生活在集体潜意识的束缚中,在爱情与家庭中的依附惯性依然存在。我将这种感受融入角色,试图诠释那个时代年轻母亲的挣扎与美丽。”9m88的表演自然而生动,将一个在传统与现代间徘徊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潜力新秀白小樱在片中饰演主角小丽,这个角色对她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她分享道:“要诠释那个年代生活在黑暗家庭中的女孩并不容易,需要用极大的同理心去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幸运的是,剧本写得非常细腻生动,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并融入角色。”白小樱的表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高度认可,许多影评人称赞她将少女的纯真与早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女孩》中巧妙地融入了舒淇对恩师侯孝贤导演的致敬。影片中不仅出现了《千禧曼波》里的基隆中山桥,还融入了红气球等标志性元素。舒淇透露了一个选景时的神奇经历:“剧本中有一幕是母女争吵后分道扬镳的戏,当时场景组带我们去看景,走着走着,竟然无意间走到了那座充满回忆的‘曼波桥’。那一刻我全身起鸡皮疙瘩,感觉这就是冥冥之中与侯导的一种连结。”舒淇表示,侯孝贤导演对她最大的启发是“导戏要先把人物立住”,这个理念也贯穿于《女孩》的整个创作过程。

摄影师余静萍的掌镜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视觉魅力。她运用细腻的光影变化和巧妙的镜头语言,将1988年的台湾社会风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狭窄的巷弄到热闹的市场,从家庭的私密空间到社会的公共领域,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还原了时代特征,又赋予了画面诗意的美感。余静萍与舒淇的默契配合,使影片在视觉叙事上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

监制叶如芬作为华语电影界的资深制片人,为这部导演处女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她在记者会上表示:“舒淇虽然首次执导长片,但她对电影的敏感度和对演员的指导能力令人惊讶。她能够精准地把握每个情感转折点,让演员们发挥出最佳状态。这种天赋与努力相结合的创作态度,是《女孩》能够获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因素。”

影片的音乐同样值得称道。配乐师巧妙地融合了198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元素与现代编曲手法,既唤起了观众的时代记忆,又赋予了影片当代的审美特征。主题曲旋律优美动人,与影片情感基调高度契合,在关键情节处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氛围,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女孩》的剧本创作历时两年多,舒淇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史料搜集和人物访谈。她走访了许多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女性,听她们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和心路历程。这些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剧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每个情节都令人信服。舒淇表示:“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理解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和选择,感受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却依然保持尊严和希望的灵魂。”

影片的服装和美术设计也极具匠心。造型团队精心复原了1980年代的服饰风格,从发型到妆容,从日常着装到特殊场合的礼服,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还原。美术团队则重建了1980年代台湾的街景和家居环境,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这种对时代细节的精准把握,为影片的情感叙事提供了坚实的视觉基础。

在威尼斯首映后的交流环节,许多国际影评人对《女孩》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成功地融合了个人记忆与时代叙事,既是个体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还有评论指出,舒淇作为新锐导演展现出了惊人的掌控力,她能够平衡情感表达与叙事节奏,让影片在细腻处动人,在宏大处震撼。

随着威尼斯电影节的成功亮相,《女孩》已经陆续收到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参展邀请。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舒淇作为导演的才华,也为华语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增添了新的亮点。许多观众表示,他们通过这部电影对台湾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被其中跨越时代和地域的情感所打动。

《女孩》定于2025年10月31日正式上映,届时观众将有机会在大银幕上感受这部充满情感力量的佳作。作为舒淇的导演处女作,《女孩》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华语电影创作多样性的体现。它证明了中国电影人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和赞誉。

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舒淇用《女孩》证明了自己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这部影片不仅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更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其中蕴含着她对恩师的感激、对时代记忆的珍视,以及对电影艺术永不熄灭的热情。正如她在记者会上所说:“电影是我生命的语言,通过这部电影,我想说的太多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希望观众能从中感受到真诚和温暖。”

随着电影节的持续进行,《女孩》还将面临更多专业评审和观众的评价。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已经实现了它的首要目标——用一个动人的故事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让人们在光影交错中感受情感的共鸣。这或许正是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未来的电影史上,《女孩》很可能被视为舒淇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华语电影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精彩注脚。它展现了中国电影人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创造力,为世界影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视角。当银幕上的故事落幕,银幕外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这正是优秀电影作品所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 选择主题 ==--